以前在學校修過(初涉)心理課程,對孩子的彈性和尊重度都不低,但不表示完全放牛吃草,畢竟小孩尚在智能、生活習慣建立的時期,有些時候我挺嚴格,不過有時靜下來反省,有時候不只是原則上的堅持,也可能是被孩子攪到心神全無、理性全失。
Pixnet的格友,歡迎光臨!
- Jan 11 Wed 2012 17:52
【心情】孩子,我會反省、我也會珍惜
- Jan 01 Sun 2012 23:11
【隨寫】也是「跨年」之極短寫
跨年在苗栗公館度過,不過我們並非為「跨年」而出遊。
- Dec 29 Thu 2011 08:38
【心情】我的家庭不只可愛,還有愛
- Dec 23 Fri 2011 15:01
【隨論】老師,是孩子的天!
- Dec 22 Thu 2011 18:05
【心情】年底,收藏鳥事和鳥心情
年底了,大夥兒還在跟工作奮戰,最近鳥事一堆,就算強烈大陸冷氣團沒來襲,心裡也有陣陣寒意。
- Dec 16 Fri 2011 08:48
【心情】記得正視後面的原因,會很甜
- Dec 09 Fri 2011 13:36
【觀點】在聖誕夜拜訪墓園
這期的親子天下探討許多主流的議題,例如網路管教和網路沈迷的議題,可讀性很夠。其中我看了一篇劉豫鳳寫的關於芬蘭聖誕節相關文化的文章,也許是聖誕節又將至,看完後也感受文化衝突和省思,摘要式的分享一二,因為和台灣過聖誕節的心態和內涵差很大。
- Dec 02 Fri 2011 14:01
【隨論】親「師」關係
- Nov 30 Wed 2011 11:57
【心情】國寶,永別!
今天傍晚回家看到網路新聞:「國寶」驟逝,茂伯因心肌梗塞享年66歲。這新聞和最近生活發生的一些事情產生連結,心裡有甚多感觸。
- Nov 23 Wed 2011 08:29
【婚姻隨論】今年是「癢後一年」
- Nov 17 Thu 2011 22:04
【隨論】有一種空間,叫「寧靜角落」
- Nov 11 Fri 2011 08:24
【小宣告】部落格的「再出發」或「墓誌銘」
我的部落格六歲,從嗷嗷待哺的嬰兒變成一個上學的小孩。最近很忙,因此深思我可慢慢打破以往寫部落格的習慣。
- Nov 04 Fri 2011 08:52
【隨論學鋼琴】一場「野蠻人」和「文明人」的戰爭
- Nov 02 Wed 2011 23:59
【隨論】職業的偏見與貴賤
最近在分析某少年研究案的問卷,其中設計一題「你覺得做粗工會被笑嗎」的價值選項問題。我分析後看到數據覺得挺有意思,也讓我想到之前台中阿拉夜店玩火舞奪走九條人命的新聞。
- Nov 01 Tue 2011 23:27
【生日MV】孩子的媽39Y,於「中角灣」(春天花會開)
- Oct 28 Fri 2011 08:29
【心情】十月,愛的秋天和溫的咖啡
- Oct 26 Wed 2011 08:41
【隨論】「國語」的告白
彥彥今年九月讀某公立幼稚園大班開始,才近兩個月而已,彥彥已經被同化為幾近純華語對話的小朋友。之前曾有朋友、網友擔心這兩隻「聽不懂國語、不會說國語」都是多餘,反倒是我懷念以前彥彥純台語的童語時光。
- Oct 21 Fri 2011 09:38
【隨論】懂得停止,才懂得加速
時間缺席時,才會想到時間的意義。
- Oct 18 Tue 2011 21:48
【隨論】「當爸爸」是男人的天性!?
親子天下這期有個非專題的小方塊文章,標題引起興趣:「研究,當爸爸是男人的天性」。
- Oct 14 Fri 2011 09:10
【心情隨論】挺有意思!
終於快把旅遊的相關日誌PO完,佑佑快七歲了,我也寫六年的部落格,最近有點懶散的彈性疲乏情況產生。
- Oct 03 Mon 2011 22:52
【生日】我媽71歲,比生日快樂更重要的祝福
- Sep 28 Wed 2011 23:14
【幼稚園】男女,純友誼?
- Sep 23 Fri 2011 12:24
【心情分享】85分之外
佑彥媽從蘭卡威回台,昨晚去桃園機場接機,不過重點不在接機或分離幾天的思念,有興趣可看下去。
- Sep 22 Thu 2011 10:35
【雜之又雜】說幾個「真誠」的雜想
最近看了一則新聞,陳情民眾可能會覺得很憤怒,但我當下看了這位仁兄的回應,在心裡小聲的偷笑幾聲。
- Sep 19 Mon 2011 23:06
【興趣使然】這是種「誘惑」
- Sep 16 Fri 2011 00:31
【學琴分享】有年紀了,請溫柔一點
- Sep 08 Thu 2011 23:46
【隨論】我最願意花的人生學費~小孩學鋼琴經驗分享
- Sep 06 Tue 2011 23:33
【初入幼稚園】終於,還是「凍不住」
- Sep 01 Thu 2011 14:26
【隨論】我評這篇「瑞士的小孩不尖叫」被轉載的「好文」
這篇被部分網友轉載,我仔細的看了一些該作者的論述,有部分是偏見,有些更是對小孩的不理解,覺得必須有不同聲音提出。我也不想把這文章拉成瑞士與臺灣父母的教養戰爭,但應該有另一種觀點,否則這篇被瘋狂轉寄的「好文」,會讓部分人用如是的出發點,放大看臺灣和瑞士的父母和小孩的比較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