舉辦完最後一場彌撒後,鷹取Paper Dome完成她階段性的任務,並於二○○五年六月六日至九日進行解體作業。在鷹取教會及日本「鷹取Paper Dome台灣再生計劃執行委員會」的協助下,這棟深具紀念價值的紙管建築於六月二十八日運抵台灣,計劃在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社區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社區見學園區,展開她的新生命…(引自新故鄉文教基金會)
以上出自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官網,看完才知道原來埔里的紙教堂的建材是「二手」、「舶來品」,遠渡重洋而來的。
紙教堂的這些建材是當時日本阪神大地震在日本建立「應取紙教堂」時的完整建材,因此埔里紙教堂除了珍貴特殊,更有歷史的紀念性和兩國經驗的傳承分享。
在小葉子家看到紙教堂的日誌,才第一次知道埔里桃米里有紙教堂這個特別的地方。
當知道紙教堂為紀念921搭建的紀念後,更覺得紙教堂除了建築上的特殊外,也因研所在埔里就讀,實際歷經921當晚大震,因此對於這教堂的象徵性意義有紙筆不太容易表達的感受。
多次有念頭回去母校時,都下定決心一定要順便來桃米里的紙教堂走走。
在埔里就學時就知道新故鄉基金會,也常聽到桃米里成功的社區營造,在紙教堂的草坪上,確實感受到桃米里發揮了生態再生的社區功能。
埔里桃米里的紙教堂不是主流風景區,但社區居民與新故鄉基金會的共同努力下,把桃米里規劃的有聲有色。
紙教堂內外的盆栽、吊飾都是用紙做的~
政府最近推的節能減碳,我想在這裡找到最符合的環保原味。
因為紙教堂方便卸除、建築,絕對符合再利用的環保理念。
當然,埔里的紙教堂不是「全部」的建材都用紙做的。
或許為了吹風雨淋之故,紙教堂的外側還是有類似鋁、壓克力之類(確切的建材不清楚)當作窗(門)。
除此,紙教堂的內部主要支樑等建材,都是從日本的鷹取Paper Dome(鷹取教堂)帶過來的。
桃米紙教堂內部呈現非常有秩序、用圓桶狀的厚紙搭建而成的幾何美學。
這個教堂除了之前說的,具有歷史的紀念性外,「用紙做的教堂」本身提供很大的想像空間。
畢竟一般而言,紙是很柔軟、很經不起撕揉的概念。
而紙教堂卻用最輕柔的力量去對抗重力,用紙管當柱子去支撐屋頂,然而看來卻很堅硬。
紙教堂的後半部~
紙教堂非四面開放的教堂,除了左右兩側和前方可供進出外,紙教堂的後半部無出入口。
紙教堂旁邊的「Paper Dome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」搭配社區的農場,也販賣一些紙做的花卉與藝品。
紙教堂的設計古典中帶儉樸自然,是屬於巴洛克時期的羅馬教會教堂的風格,紙教堂旁邊的「Paper Dome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」綠色建築,也是融合於紙教堂的設計與整體環境的態度去思考,風格亦有幾何、現代摩登感,建築物同樣特別。
椅子,當然也是圓桶狀的紙做成的~
不只建材愜意,連左邊的「鄰居」也愜意:紙教堂的左側就是田野貌的荷花小池塘~
個人經驗是:
紙教堂的佔地不大,平常無聊會拿相機攝影的人對這裡會比較情有獨鍾。
佑彥媽來這裡走了一圈,就帶彥彥去隔壁的「Paper Dome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」綠色建築內坐著「納涼」。
因此在紙教堂內外,多數是佑佑這隻小跟班陪我在這裡照相~
紙教堂非在馬路主要幹道,地處鄉間小道內,紙教堂草皮前面的小鄉道溝壁上,也有陶米里小朋友作的馬賽克拼畫展示。
連小路燈都是馬賽克的藝術裝飾。
照起來還真像在曬麵,但這是紙教堂內的隔間帷幕,也是用紙做的~
這個教堂和一般教堂的外觀、建築、建材真的很不同......
也因為建築回歸清淡的元素,外表看來簡單、元素也簡單,但給人的感受卻不簡單......
因此忍不住在紙教堂的內、外、結構、建材、大景、小景......一連拍了好多張照片。
去清境或廬山溫泉別只經過埔里,記得可來埔里走走。
來埔里,別只去日月潭、埔里酒廠或國立暨南國際大學,方便的話也可轉個彎,來紙教堂走走看看。
當然,這裡免收門票,一切免費但無價。
◎ 交通:
從台中往埔里只要順著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的指標前進即可,因紙教堂在暨南國際大學附近(往日月潭方向約五分鐘以內的車程)。
但「往紙教堂」的指標不太明顯(問一下埔里當地人即可,我們也是問路人才找到)。
更仔細的說,在進入埔里愛蘭橋以前轉台21線,於台21線51公里處右轉即到桃米里,進入後問一下桃米里的人就可清楚到達。
◎ 有興趣可參考紙教堂的官網介紹:新故鄉文教基金會
原文出處:http://blog.xuite.net/xalekd/940109/21744924
原始格子:佑佑皮皮.home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