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只要是人,沒有人可稱「完人」,也因為有殘缺,才需要去學習。但學習並不是窄化成學習「課堂上的知識」,顯然「課堂上的知識」在每個人的記憶深處,還是分數與成績導向居多。

是的,強調五育的教育環境中,我們必須學習基本的知能好應付未來的人生,如果幸運些,你的強項剛好都屬主流課程,那你會有個不錯的人生,至少在未來的職場上有更多的求職優勢。

不過「學習」除了主流教育體制內的知識外,還有許多分數外但重要的必修課題,例如:學習愛一個人、學習擁有或放下的心情拿捏、學習收斂驕傲或體驗失敗的痛苦、學習尊重社會各階層的人(尤其是弱勢)、學習承認自己的懦弱與無助、也要學習避情緒管理。

 

前天看到一則駭人聽聞的新聞:

新北市新店區發生2死2傷凶殺慘案,被害死者頭骨斷裂、甚至遭開膛剖胸、心臟外露。王姓嫌犯才19歲,因為玩地下簽賭,欠了張姓組頭150萬,不滿組頭在臉書上公佈他的個人資料,放話封殺,趁兩幫人馬談判,找這個王姓朋友和另五人行兇,其中有人還是未成年。

這新聞之所以震撼,是因為傷亡慘重,兩位死者不是開腸破肚(第二根肋骨以下全部斷裂,心臟外露),就是像斬首式的處決(脖子近斷)。

年輕人啊,書讀得好讀不好是一回事,血氣方剛也要有個程度,看到這新聞真的想告訴部份只看重分數的父母:孩子的教育除了基礎的知識養成外,情緒教育也非常重要,要讓孩子知道有時候退一步不是孬種,人常說「正義不是不到,只是遲到」。

是的,要讓孩子清楚的知道在某些情境、對某些人說公理、說道理只是對文明人有作用,對部分情緒失控者並不會有任何作用,凡事爭個結果必然挑起情緒野火,非常情緒容易用非常手段解決。

台語說的「看事辦事」不是取巧,而是要讓孩子靈巧的知道哪時候該堅持、哪時候該轉彎,我們真的必須告訴孩子:「爭千秋,不要爭一時」的道理。

這新聞中帶棒、帶刀的都是青少年,也就是12歲到24歲的年輕人,你們應該學到教訓了吧(?),但你們知道「情緒失控」的代價,不是捏死兩隻螞蟻,而是死了兩個人,毀了兩個家庭。

也許社會新聞熱度消退後幾天,社會大眾因為另一件社會事件覆蓋,又忘了這件事情,但這新聞我忘不了,因為兩位死者的「慘況」如此駭人聽聞,讓我聯想到當時情緒失控的場景,當時情況真是「殺紅了眼」,比電影古惑仔還古惑仔。

 

幾年前因為寫少年幫派的研究案,我曾至少年觀護所訪問過幾位幫派份子,看到這新聞我想到這位「堂主」說的一些話。

訪談對象所謂的「幫派」少年,不是學校的混混,這只能叫短時間的聚合團體,騙騙學校的中低年級可以,對外尚不成氣候。因此我說的「幫派」,是真正有組織如竹聯、天道盟、三重角頭等。

他,因為在檳榔攤前與其他人聚眾鬥毆砍死一個人,因此暫時被安置於少觀所。

我問他這事情發生的原委。他淡淡的說:

「當時下面的人說『有事情』要我去助聲勢......」

「我不認識他,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當時會砍殺他,不知道誰拿刀給我.....」。

要說淡定,他的情緒才叫淡定,殺了一個人,好像踩死一隻螞蟻般;要說淡定,他的動機才叫淡定,殺了一個人,結果連為什麼到場、發生什麼紛爭都不知道,好像古時候的皇帝喊「拖出去斬了」。

但他可不是皇帝,只是一個少年。

從情緒看來沒有預期的後悔、從臉龐看來也沒有算計的眼淚,你可想像當時我們的畫面是靜止的,但我內心可是不斷攪動,情緒來了真的忍不住嗎?還是連要忍住的念頭都不曾有過?

這些少年大都是早熟的小大人,他們有一套很世故的態度和做法,他們會模仿大人說話和處事的樣子,但其沒有能力承擔世故所帶來的苦。

心理學上說人終其一生都在做選擇,而每個人都是選擇相對有利的,沒有人可以選出絕對有利的事,這個孩子也一樣,在那個時候他也選擇了對他相對有利的事,但如果這個選擇是「情緒失控」下的選擇,事態後果也會讓人「印象深刻」。

 

因此看到這新聞覺得很震撼,真的震撼。殺人事件難事,有些人連殺雞都砍不下去,這些青少年嫌疑犯居然把兩人砍成這樣慘狀。

人的體內囚禁一隻野獸,這種野獸般的靈魂在某些時刻會徹底反擊,因為醞釀的憤怒無法宣洩,因此遇到衝突時,情緒如同催情劑、以慾望導向、硬梆梆的框架畫出誰對誰非,這時候「跟我不同國的」人就要小心,因這些情緒失控的人殺了眼紅,沒有人能避免。

部份孩子就是要「爭一時,不爭千秋」,尤其情緒無法掌控的孩子習慣用「叢林法則」的價值在過生活,他們選擇和家人對罵、和另一幫人馬對幹、也和社會體制對抗,他們用情緒解決紛爭,做「自己『當下』認為對的事情」,用更多的時間或一輩子來償還「十分鐘」的快感。

在職場看過太多情緒衝動的孩子,因為自己有兩孩子,我真的很天真的認為,如果我的孩子書讀不好,賣菜也能生活、修理機車也能生活,雖然這些工作屬社會較底層的標籤,但我有能量承受親戚的調侃,也許嘲弄我們教子無方,也許揶揄我們把孩子生笨了,但人生追求的是什麼?

如果能有個養家活口的工作,雖然工作辛苦些也能正向面對生活,孩子有這樣的樂觀天性,我還奢求什麼?重要的是,如果連我都沒辦法支持自己的孩子,誰還會支持他們。

孩子的本性比學校分數重要,因此教育孩子除了課業上的敦促外,父母真的需要教孩子「爭千秋,不要爭一時」,這是孩子帶的走的認知價值,應該提早讓孩子知道,就算佑佑、彥彥只有國小和幼稚園。

這新聞讀起來苦悶,孩子們,退一步雖然不一定海闊天空,但在某些時候退一步不是懦弱,反而是展現勇氣的表現,你知道嗎?

孩子,你-應-該-要-知-道-。

 

原文出處:http://blog.xuite.net/xalekd/940109/60844310

原始格子:佑佑皮皮.home

arrow
arrow

    xalek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