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同事去年底懷第二胎,因為第一胎是男丁,第二胎當然期待湊個「好」字,懷孕初期醫生原判斷是個女娃,同事當然欣喜高興,與肚子裡小BB對話時都稱:「美眉」。不過幾個星期後去再去檢查,才發現原來之前的「激凸」被嬰兒「技巧性的閃躲」,到頭來是場美麗的誤會。

什麼叫「知足」?什麼又叫「幸福」?

偶爾在路上看過身心障礙但行動方便的兒童,和父母牽著手走在台北巷道;有時候甚至在鬧區中,也看到父母用輪椅推著行動不便的孩子出來逛夜市。

心中滿是給予這些父母和孩子最深的尊重。

人都需要比較,比較是一種競爭,但比較也是一種反省。

我們看見別人小孩的多重障礙伴隨無法行走時,才會感受到我們自己的孩子再怎麼皮、再怎麼不聽話,畢竟他們能自行跑跳......

看到這些折翼天使後,我們作父母的還感受不到我們手邊平凡但可貴的幸福嗎?我們還能不滿足嗎?

事情的發展從來不是單一的,情緒的彰顯從來不需要特別濫情。

倘若這些家庭的努力可以視為另一種台灣崎嶇命運的影射,那這些家庭求生活的搏鬥故事,其精神應該是人的原始性格中崇高的隱喻吧。

我在很早就學會了知足,那是原生家庭的教育使然。

我父母都是挺知足的人,對於生活消費總覺得「能用就好」、「夠用就好」,至於生男孩、生女孩都好。

就像有人揶揄婚姻一樣:「裡面的都想跳出去,外面的都想跳進來」,生男孩者覺得生女孩比較貼心,生女兒者又覺得應該有個男孩家裡會更有活力。

同事也曾問我,生佑佑後,不會期待第二個孩子是「女生」嗎?

「會」,我的答案很肯定,也描述我們未知道性別前的心理真實期待。

但聽到婦產科醫生告訴我們:「是帶把的」後,我們除了正常情緒反應的:「喔」一聲後,第一時間幾乎馬上接受這上天給予的寶貝禮物。

嘉義民雄聖山017

小時候常以為幸福只有一個標準,走跳江湖久了、看透紅塵俗事後,才知道幸福的定義會隨知足的幅度而水漲船高,而體驗知足是因人而異。

浮沈人世紅塵,沒有絕對的風平浪靜,水面總是有波,因此世間上並無「絕對」的事情,生男好還是生女好?幸福的定義沒人說了算。

外人也許覺得我們是自我安慰,因為我們生了兩個男生。

其實不是。

也沒想過要把生女兒的心態投射到彥彥身上,他就是他,扎扎實實的一個小男生,我們家裡永遠的小寶貝。

「被期待出生」是一種厚愛,但「被期待某一性別」反而是種壓力,不管對以後的孩子或當下的父母,活在眾望所歸裡是辛苦的,而且不保證幸福。

我們常說「健康就是財富」,與其陷於男生或女生的誰好的戰爭,我們都忘了「生一個健康的孩子」永遠是最重要的選項,有這樣的滿足覺察,才能體會教養過程中心靈幸福的能量。

 
原文出處:http://blog.xuite.net/xalekd/940109/43240844

原始格子:佑佑皮皮.home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alek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