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之前收到格子外面文化出版社的一本書,禮貌性的說他們有公關書可提供參考,禮貌性的詢問看完後是否能給一些建議。

幾天後我們家收到兩本書。

一本是比較兒童版的繪圖故事書,這類書籍有不少人分享,只是我不太會寫這類型書籍的讀後感。

而另外一本不是給小朋友看的,內容主要以漫畫方式的圖文書呈現。書中刻畫一個腦性麻痺孩子的母親,從小孩出生前到出生後的生活小故事。

書名叫:「相信愛」。

作者是:張玉奇。

 

由於這本書是用漫畫型態的說故事方式,圖文並茂,看的同時直覺:

「這本書應該是這位孩子的媽口述生活小故事,再由出版社漫畫美編畫出圖像」。

不過我猜錯了。

原來「相信愛」書中的媽媽,就是這本書繪圖的作者(張玉奇),因此描繪出來的故事能更精準的呈現一個母親的真實感受。

故事中的小朋友「以信」,是一位腦性麻痺伴隨多重障礙的孩子,以信媽(張玉奇)選擇接受(當然第一時間非常難以接受)這樣的孩子,用母愛陪伴孩子成長。勇敢的帶「以信」完成各種生活上的挑戰和學習,不得不令人佩服。

 

書上內頁文案最後寫著:「如果走在路上看到相同孩子,別忘記給予掌聲與鼓勵,為他們加油,謝謝!」

多湊巧!

之前我們格子中就有寫相關文章(見123),該篇(1)日誌是某次回嘉義時,「啟智學校」參加了嘉義管樂節遊行。

當時看到老師、家長牽著這些折翼天使勇敢走在路上時,當下心中莫名感動。

事後我寫該篇(1)日誌,該篇結語幾乎是同樣文案copy,我大概也寫:在路上如果看到這些孩子,請不吝給予鼓勵.......

這樣看來,這本書應該有對到我的點。

當你看到「相信愛」書裡面描述以信和以信媽那幾年的努力過程,有孩子的你、我才知道......我們有多幸福!

 

今年是達爾文過世兩百年的紀念,其「物競天擇」說的叢林法則,部分立基在「競爭」與「比較」上。

延伸其論述,文明從荒野到高等的演進,都是比較競爭後的結果。

兩百年後,為人父母的我們還在「比較」,小孩一出生就「被比較」。

誰比較高、誰比要壯,只要和同時期小孩多個一兩公分,好像就顯「吃的都沒白吃」。

其實這一兩公分代表什麼?仔細想想......人的一生中如此漫長,這一兩公分代表什麼意義?

不過有些父母卻樂此不疲的追逐「贏在起跑點」的口號,就算是贏一、兩公分也有莫名快感。

撇開這種單向式的競爭策略,換個角度來說,「比較」不應該只是「我贏你輸」的零合遊戲。

用「比較性的觀點」來看,我們和「相信愛」書中的以信家用最簡單的指標比較,我們實在夠幸福了。

 

以信媽(張玉奇)在「相信愛」書中畫的、寫的各種育兒過程,讓已升格當爸媽的我們很能體會這樣感動,不管他是不是多重障礙的孩子,每一個孩子都是寶。

有育兒經驗的父母們大概都會經驗一段「有點瘋狂(或被搞瘋)」的時期,小孩該吃的時候不吃,該睡的時候吵鬧,行為不受控制......

但看完「相信愛」以信家的種種,以信媽的身心靈都承載太多壓力、帶以信復健的過程也比我們這些育兒經複雜與沈重太多。

 

人都需要比較,比較是一種競爭,但比較也是一種反省。

我們看見別人小孩的多重障礙伴隨無法行走時,才會感受到我們自己的孩子再怎麼皮、再怎麼不聽話,畢竟他們能自行跑跳......

以信從站立、走路、拿東西、吃飯等很簡單的小動作,卻是以信用他全身的力量,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換來的成果。

從出生到現今(以信現在已經九歲,上小學二年級了),以信的每一天都是用加倍的力氣才能存活下來。除了以信自己的毅力,還有一對愛他的父母、永不放棄的父母。

以信媽在「相信愛」這本書中,用盡各種心思幫助以信,希望他能夠有一點點的進步。

看到這些折翼天使後,我們作父母的還感受不到我們手邊平凡但可貴的幸福嗎?我們還能不滿足嗎?

  

◎ 格子中和折翼天使有關的文章,有興趣可看:

【觀點】當幸福變成是一種沈重的感動

【我媽】:奉獻啟智班十五年載~

【隨寫】伍佰 / 汝是我的心肝 
 
 
 
原文出處:http://blog.xuite.net/xalekd/940109/22991073
原始格子:佑佑皮皮.home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alek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