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身為「民雄放送所」的民雄分台,就因著早期的歷史背景及建築特色,在改制前即規劃了「國家廣播文物館」的藍圖。
位在機房南側有一些日式和風木構宿舍,由當時放送所的工程人員進駐,其中,一幢二層樓的「日式招待所」和「廣播文物館」,同時在九十年由嘉義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,並分別成為「嘉義歷史建築十景、全國歷史建築百景」的建築古蹟。
我們本來要去國家廣播文物館的,但看到這古蹟建物就臨時下車走走,國家廣播文物館當天反而沒去。
因為民雄招待所頗有日式風格,建物頗有味道。
民雄日式招待所位於民雄民權路上,告示牌並不明顯,經過時會覺得只是一片綠草地,不小心就容易開過頭。
綠地上有不少含羞草,佑佑和彥彥之前看過,不過他們都還是很有興趣。
看他們用手用力摸我們就警告過:「含羞草有刺」,他們不怎麼聽,果然不一會兒佑佑、彥彥的手都割到有點小流血(我覺得倒是很不賴的教訓)。
佑佑沒哭,彥彥看到流血他就哭哭了。
沒辦法,幾分鐘前才警告過這兩隻了,該受點小傷警惕一下啦。
民雄放送所之招待所為台灣現存難見的二樓式招待所,空間上為標準的日式格局。
雨淋板為外牆,窗有圓有方~
木股構造,門廊由木門柱支撐,基作為洗石嵌卵石。
日式招待所因其木構造的天身弱點,在經過九二一大地震及一○二二大地震的侵害後,遭受許多毀損,九十一年受文建會肯定,獲得「閒置空間再利用」一百五十萬元先期規劃費,負責規劃的東海大學鍾溫凊教授也已將「廣播文化園區閒置空間再利用」先期規劃完成,讓「廣播文化園區」的願景再向前跨一大步。
九十四年三月在文建會「九二一歷史建築震災」修復費用的補助下整修完工,將可使廣播文化園區願景住前再邁大步。「國家廣播文物館」也加入文建會「地方文化館」的行列,並於十一月十三日正式掛牌。
民雄招待所不知道是假日休館?還是本來就沒開放遊客參觀?我們去的時候招待所並未開放,只能藉由四周的玻璃窗端視招待所的內部陳設。
一、二樓左側前半部為接待室及大廳,右側走道以和室隔出多間禢禢米臥室。
民雄放送所之招待所前的長廊~
民雄放送所之招待所重整過,這裡的存在意義是純粹提供遊客散心的地方?還是可以開發其他空間閒置的功能利用?
其實這裡有很大的潛力和空間能提供政府部門娛樂或藝術的場地,空間頗大。
民雄招待所的四周並沒有很明顯的告示牌(只有上面照片這幾個小字),一般遊客很容易錯過這裡(古蹟建物好像總是比不上聲光娛樂的遊樂場吃香)。
覺得政府若有心重整民雄日式招待所,應該不只是揭幕當天冠蓋雲集,重點是日後把招待所原本閒置的功能再利用,否則很可能不知不覺中,剛整修的歷史建築不一會兒就自動轉型為「蚊子館」,台灣的社區公共建設很多都是「比照」這種轉型過程,蚊子館充斥。
大自然生生不息,樹葉會因四季而發芽再生,但歷史無法再生,只能「保存」。大自然有香味,歷史古蹟保留的是濃濃的記憶。
走在民雄日式招待所旁還是可以感受到時光的輪軌,尤其當天無遊客駐足,更顯這裡有著歷史的孤寂性與不被注意的宿命。
有時候我會覺得很多官方的古蹟景點或許沒這麼「有趣」,但歷史古蹟背後的故事會比遊樂區的歡樂更引人入勝,更有「香味」。
◎ 地址:嘉義縣民雄鄉寮頂村民權路50號(離民雄市區不遠、離鵝肉街也不遠)
原文出處:http://blog.xuite.net/xalekd/940109/32330944
原始格子:佑佑皮皮.home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