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出門佑佑很容易死跟活跟就是要跟,不知道是外面的花花世界以不吸引他,或是他顯露未來是個居家男子的DNA,現在常常要出門約佑佑,他還不太想出來,想在家裡看書或看卡通反而成為他中意的選項。
「出糾」(台語,有點「相約出門」的意思)對這個階段的彥彥而言,反而吸引力比較大。
這天因某事去淡水,彥彥很理所當然的想和我一起去。
簡單辦完正事後,夏天的太陽實在讓人很想躲在冷氣房,因此很想直接回家休息。但彥彥告訴我:「你不是要帶我出來玩嗎?」。坐車子來回淡水「遊車河」看成是帶他出來玩,看來他對玩的定義沒我想的這麼好打發。
自己想想......確實剛開始很像有說「來淡水玩」類似的話,都沒玩到如果彥彥沒意見還好,他現在提出「質疑」了,自己的良心實在有點難交代過去。
好吧,實在不想再走淡水老街或漁人碼頭的景點,至於淡水小白宮和淡江中學的八角樓也走過,淡水鄰近的景點大概就剩斳山寺和滬尾砲台和滬尾砲台公園。
如果帶佑佑來,第一個考慮的景點就是斳山寺,因為佑佑超級愛拜拜。
至於彥彥的話,我就考慮滬尾砲台,主要是私心考量,因自己也沒來過,自己對這個點比較有興趣。
因此當午我們去文化阿給用完餐後,就驅車前往不遠處的「滬尾砲台」園區。
以前在淡水讀書時,記得來過滬尾砲台的「門口徘徊」過,那時候也是同學帶路,可能蹺課沒地方去還是怎樣,反正就是印象中曾來過門口,當時也沒開放觀光,我們幾乎連走馬看花都稱不上,只是來門口體驗:「喔,這就是滬尾砲台」。然後和同學就不知道跑到哪裡鬼混。
現在滬尾砲台規劃的還真不錯,已經開放參觀,而且算是經營友善的淡水景點(旁邊的滬尾砲台公園,也是我們拍婚紗的地點之一)。
映入眼簾的,就是十來年前的記憶畫面:「北門鎖鑰」。
十幾年前滬尾砲台還沒成為觀光景點前,沒開的滬尾砲台大門是有點陰森,並帶點軍管的氛圍,現在倒成了敞開歡迎觀光客入內參觀的態樣,變化真大。
以下是一些滬尾砲台照的照片,有興趣請參考。
進入滬尾砲台的入口說連告示牌~
淡水此處被稱之砲台,會聯想到基隆的砲台,腦袋中大概就是和清朝的中法戰爭或其他戰役有關吧。
進入滬尾砲台的主門後,滬尾砲台的整個形貌大概可以一覽無遺(因為滬尾砲台不大,也屬長方形的規矩),中間屬草地(也是古蹟)外,其他都被ㄇ字形的甬道,很厚的石頭堆砌下的戰道、圍牆會讓人感覺很「銅牆鐵壁」。
北縣府的告示牌內容,好像也沒說到什麼重點,反而讓看的人有一頭霧水的感覺(連告示牌都很官話)。
別以為滬尾砲台可以看到大砲,就像有個笑話說的:長頸鹿美語,可不是長頸鹿當老師。
沒看到大砲,至少看到砲座遺址。想分享的是:
這裡可看到的大部分是建築物的「遺跡」、「古物」和莫名被拉起來的警戒繩,炎夏來走入甬道中倒可消暑,比較特別的是可體會戰地建築和古戰場的氣氛吧。
滬尾砲台除了體驗戰道內的氣息外,外頭林木森森,蟬鳴不絕於耳,彥彥第一次聽到這麼多「san 阿」合鳴。
「蟬」也是台語稱的「san 阿」。
走沒幾步就可看到「蟬」乾扁的屍體,彥彥可不怕,抓了幾隻蟬作第一類接觸。
這些不知道是機關砲口還是通風口?不知道是以前清朝就有的還是整修後才用水泥模造?只覺得和滬尾砲台的主體建物、甬道、壕溝戰道的石沏感覺是有些差異。
滬尾砲台園區的各設備介紹不多,寓教於樂打了些折扣。
甬道內有不定期展覽~
很像電影描述歐洲中古世紀時代,被關進地牢(水牢)的那種場景與感覺吧。
從抓到「san 阿」,連逛整個園區都不離手的彥彥。
戰地風情不只馬祖獨尊,台灣本島的滬尾砲台也可陽春的體驗一番啦。
滬尾砲台有收票口,看來似乎需要少量銀兩才能入內參觀。當時我比較想知道彥彥要不要門票,因此當我詢問售票員要幾張門票時,售票的阿姨說:
「如果你手上有發票,一人只要捐一張即可進入滬尾砲台」。
簡單的說,幾乎是免費入園(很少人口帶沒有多餘的發票吧)。
佑佑當天沒跟到,回家後吵著說為什麼沒帶他來。
因為彥彥去跟哥哥炫耀,說「爸爸帶我去『城堡』玩」。
◎ 交通:
淡水老街往漁人碼頭的路上,經過紅毛城後大概前進個三、四百公尺內右轉(路上有指標),走個三、四百公尺即到滬尾砲台的入口(緊鄰淡水高爾夫球場的入口),不過這裡停車位不是很多。
原文出處:http://blog.xuite.net/xalekd/940109/27211160
原始格子:佑佑皮皮.home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