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看過專家說,要在小孩適當的年齡談適當的事情。那......政治議題,對小孩適當嗎?

什麼是政治?什麼是適當?

讓孩子知道政治,不是去區辨藍綠或要他們選邊站,孩子不必現在就受到台灣政治惡鬥的糾纏。

除非國家認同取得共識,否則悲觀的說,台灣政治惡鬥的輪迴會「一代傳一代」。

不過政治並不只是狹義的政治鬥爭與操弄。國中公民課裡蔣介石說的:「政治即生活」,生活離不開廣義的政治,到底是不是真的?

 

每每經過台北某政治圖騰,實在很難避免孩子不經意的問:「這是什麼?」、「為什麼有這個?」

前晚帶佑佑、彥彥去自由廣場(延伸可稱台灣民主紀念館、中正紀念堂、中正廟,為什麼一個地方有這麼多「各自表述」?)。

「爸爸,你不是說這裡是台灣民主紀念館嗎?現在為什麼叫中正紀念堂?」

「誰告訴你的?」,我心想佑佑怎知道又改回來了,看新聞嗎?

「媽媽說的」,佑佑回答。

「媽媽說是馬英九改回來的」。

「爸爸,那台灣民主紀念館為什麼要改成中正紀念堂?」,佑佑問。

「%$^y(#%w#u%iwj......」,我用簡單的方式向佑佑解釋。

「馬英九是不是壞人?」,佑佑問。

「不不,他絕對不是壞人,只是和我們家想的東西不一樣,他真的不是壞人」,我說。

「什麼不一樣?」,佑佑問。

「我們比較喜歡台灣啊,不想和中國變成一個國家」,我用簡單的方式告訴佑佑。

「那馬英九是不是壞人?」,佑佑再次問。

「我說過了,他不是壞人,只是他和我們的想法是『不同組』的人,就像有時候我們在家裡會分『男人組』、『女人組』啊,但不是這樣的人就是壞人」。

「喔」,佑佑似懂非懂。

 

每個家庭會有特殊的價值學習體系,這也就是認同與情感的來源,我們不必像政客們操弄統獨的教育下一代,但讓他們學習認同、熱愛他們腳下的土地,這是超越年齡與統獨之外,孩子可以理解的部分。

政治認同牽扯到每個人情感與價值的信仰,你可以有自己的價值信念,但別企圖影響別人的信仰,就如同:

篤信佛教的人與篤信基督教的人,彼此爭論「誰的神才是正統」......這有意義?

至於未來孩子們的國家認同,這是他們可以自行選擇,也應該自行選擇。

 

政治當然是臭水溝,對小孩而言,不應該是純粹的接收大人的政治判斷與藍綠立場。

因此我還是覺得應該培養孩子帶得走的「認識台灣土地熱情」的能力,比重視這些帶不走的學校測驗分數重要許多。

不過政治之外,「尊重別人不同意見」才是政治外可以學習的人生課題,如果能從政治分歧中學會「尊重別人不同意見」,那真是了不得的人生學問。

 

誰說小孩別管政治?學生就只管讀書即可?

教改不能成功,是全國上至權貴官員下至販夫走卒都逃不開功利主義的魔咒,再怎麼多元學習也只是分數上的競賽,對政治教育多屬排斥,相對的影響到小孩社會與自主判斷的能力,最終只是成為人云亦云或媒體操弄的知識份子。

教改沒有預期的成功,絕對是結構性的整體失衡,飛靶都射向李遠哲,這樣公平嗎?

那......政治和四歲小孩和兩歲小孩沒關係嗎?

以我們家而言,有時候遇到孩子沒有共識的問題時,我們會趁此機會教育我們的孩子:

「那好,我們來表決!」。

通常是可立刻讓雙方短暫噤聲的一句話。

舉手表決,是「多數服從少數」的實踐,但也可能是多數暴力的實況,除此事前「討論」,事後「反悔」、與居中「協商」不也都屬政治的一環。

讓他們除了享受自由的民主也創造自己一套自律的遊戲,讓生命有包容力與同理心,這些都是「政治即生活」的一種形變。

 

給對政治焦慮的父母們,孩子不必然要維持如此純真,政治也不必然總是這麼魔鬼,當魔鬼碰上天使會激發什麼火花?是仙女棒、沖天炮或煙火......

政治,不只是孫中山說的「管理眾人的事」,它其實有太多可能......

當佑佑很不經意的問:「掛蚊帳是立法院規定的嗎?(詳請按此)」,你還懷疑你我的生活或未來育兒過程,可以完全和政治切割與拖勾嗎?能不好好面對嗎?
 
 
 
 
原文出處:http://blog.xuite.net/xalekd/940109/22752220
原始格子:佑佑皮皮.home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alek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