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清明(大仙寺)11
 

 

彥彥,一歲九個月的小娃兒。
 

之前我曾擔心彥彥語言發展比較遲緩,還神經病的查過語文發展遲緩的資料。
 

不過事後證明我無事找事做,彥彥現在的語言發展也不錯。
 

為何之前會覺得彥彥語言發展比較慢?
 

真正原因也說不上來,只是曾看到相關訊息說,一歲六個月以後應該有完整的名詞,而彥彥當時只能說一個字。
 

例如長頸鹿的圖片他認得,但只說:「長」(相關影片請按)。
 

不過每個小孩的語言發展不同,現在彥彥看一些圖片的動物卡也可認得三十來種動物。
 

別人的雙語教學是:華、英語。
 

彥彥平常的「雙語」是:華語、台語混雜的「雙聲帶」。
 

因為保母只會說很簡單的台語,因此彥彥和佑佑不同,佑佑是成長在「純台語」的環境。
 

而彥彥給保母帶的時候是「華語」為主,但晚上回家時又回歸我們的家庭語言「台語」。
 

兩種語言,難為了,彥兒。
 
 

 

 

彥兒,現在以經懂得「看人臉色」「取悅」大人。
 

彥彥之前回家會叫我們拿動物卡(就是各種動物的卡片)給他看。
 

他現在幾乎可可認得大部分動物卡的動物學名(華、台語參雜),但有時候彥彥會「故意」說「錯誤」的答案。
 

因為他「小時候」說錯誤的答案時(例如馬和鹿分不清楚),我讀出他是真的辨別錯誤。
 

每每彥彥念錯的時候,佑佑都會看我們一眼然後「大笑」:
 

「弟弟說這c鹿啦」,然後有極為誇張的後仰大笑。
 

(教彥彥動物卡,是佑佑的工作,兄弟的互動很有趣,影片有機會候補,佑佑非常有哥哥的樣子,彥彥也指定要佑佑教他)
 

彥彥看佑佑誇張的大笑,也會跟著笑。
 

最近彥彥根本都已經會唸動物卡的九成多動物,但有時候會刻意說錯動物名字。
 

例如佑佑問彥彥:「這c什麼動物?」
 

彥彥明明知道,但眼光會飄到其他的動物卡動物,故意說錯
 

我告訴佑彥媽這情形,也讓佑彥媽來「暗中觀察」一下彥兒的「表演」。
 

例如明明是青蛙,彥彥也知道這是青蛙。
 

彥彥這小子的眼光就會亂飄去找「其他,但錯誤」的動物卡,如果旁邊的動物卡剛有是犀牛,彥彥就會說這是「犀牛」。
 

接著佑佑以夏的反應,就會像錄影倒帶一樣,先糾正彥彥,然後來個誇張的大笑。
 

彥彥也會在旁邊笑。
 

不過顯然彥彥都在預測我們下一個表情和反應,而且他每次都預測正確
 

喔,彥彥想讓哥哥和我們開心。
 
 

 

 

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:
 

彥彥會故意把知道的動物說錯。
 

例如那張明明是「大象」,彥彥故意說「獅子」,他正「等待」哥哥接下來的反應:
 

大笑。
 

不過......
 

我對彥彥說:「對,是『獅子』」。
 

彥彥眼睛大睜!
 

彥彥可能看我們的反應不是他「預期」的大笑。
 

用力的看著我說繼續說:「獅子」。
 

「對,是獅子」,我又故意說。
 

彥彥繼續睜大眼睛的看著我......
 

(我猜他心裡正疑問:不會吧,這明明是大象,爸爸你是在「莊孝為」嗎?)
 

彥彥從原本一公尺處,慢慢歪著頭接近我不到半公尺,看著我的眼睛,再說一次:
 

獅子」。
 

「對啊」,我故意說。
 

彥彥以為我沒聽到,根本用快接吻到的距離、睜大眼睛再說一次:
 

獅子」。
 

「喔喔,爸看錯了,是大象啦」。
 

這時好像符合 彥彥期待「原本應該的回應」。
 

佑佑大笑、彥彥也大笑,眼睛也看著我們,希望我們大笑。
 

我們不得不假裝大笑幾聲(彥彥這次演的相對辛苦啊)。
 

對不起,彥兒,爸媽生你,最瞭解你,你的一舉一動早就被我看破了啦。
 

雖伎倆不太成熟,但謝謝你「費心」讓哥哥、我們開懷大笑。
 
 

 

 

其實你可以不必這樣費心的。
 

雖然你有時候撕掉哥哥的書,哥哥很生氣的跑來告狀。
 

或大聲的說:「我生氣了」。
 

但因為彥彥亂撕書的行為,要叫彥彥去「罰站」的時候......
 

佑佑也會阻止弟弟去罰站,一直說:
 

「弟弟謅細漢、謅古錐eㄋㄟ」
 

佑佑是善良、照顧你的哥哥,怪不得你總要指定哥哥教你動物卡(影片後補)。
 

我們知道你故意說錯誤的答案讓哥哥大笑。
 

他是個照顧你的哥哥,他的笑也不是真的嘲笑,我想你知道。
 
 

 

 

到底誰在玩誰?
 

你哥哥很照顧你,謝謝你故意說錯誤答案,讓佑佑有機會糾正你,讓你的哥哥有成就感(佑佑確實會因此加強他要教弟弟的動機和成就感)。
 

你哥哥恐怕不知道你的「用心」,真以為有些動物卡你無法分辨。
 

我覺得最狀況外的可能是你哥哥呢。
 

聰明的彥兒。
 
 

 

彥兒成長記錄在此記上一筆。
 
 
原文出處:http://blog.xuite.net/xalekd/940109/17214088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alek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